
“你看!那做梦的来了”——从约瑟和梦的叙事故事浅析异梦
一、背景
梦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和生理现象,但时至今日学术界无法就梦的成因和目的等给出清楚的解释。中国古人认为做梦是有原因的,具有着潜意识的涵义,一方面认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另一方面还认为梦具有预言未来、趋吉避凶、指点迷津的功能,甚至还将实践中的经验进行总结,从中发现规律,并推出了《周公解梦》等类似的书籍对人的梦提供了很多的解读。随着心理学等学科的介入,比如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等,对梦的解读变得越发的丰富,但从一个基层教会的牧者的角度来说,如何对信徒对梦的解读作出正确的引导,需要牧者看到在中国这片土壤上国人对梦的解读的需求,不可回避或淡化此问题,要立足圣经,从信徒最为关注的关于梦的经文出发作出符合真理的阐述。
自上世纪灵恩运动蓬勃发展以来,教会对异梦等灵恩现象有了很多的探索,而一个充满个人主观色彩的梦,往往被赋予“神圣”或“天启”的意义,稍不谨慎极易给个人给教会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产生分裂。本文将从广受信徒喜爱的,又被埃及法老称赞“像这样的人,有神的灵在他里头,我们岂能找得着呢”(创41:38)的圣经人物约瑟的故事出发,对其做梦、解梦的事情作出叙事性的解读,结合教会中常见的对异梦的一些观点,盼望能够对此现象的理解给与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二、对《创世记》中约瑟和梦的故事的叙事性解读
圣经中不乏有异梦经历的人,但是兼备有异梦经历又能具有解梦恩赐的且为广大信徒熟知的就是以色列的族长之一——约瑟。
约瑟的经历本身极具传奇色彩,从创世记37章到50章,可以将约瑟的一生用“梦”这种看似最为偶然的事件,将约瑟的生命经历串联起来,通过起承转合的叙事解读得到完整的故事情节。
梦在约瑟叙事中的“起”。根据圣经的记载,约瑟出场时就讲述了自己的两个梦,使自己与哥哥们之间的矛盾初现,当然他的梦也将他和哥哥们最终的结局做了预示。
梦在约瑟叙事中的“承”。约瑟和哥哥们的矛盾藉着约瑟去找哥哥们的这个契机爆发出来了,哥哥们远远的看到约瑟,就说“你看!那作梦的来了。来吧!我们将他杀了,丢在一个坑里,就说有恶兽把他吃了,我们且看他的梦将来怎么样”(创37:19-20)。哥哥们将约瑟卖给了外邦人,矛盾冲突将不断激化,进而将推向高潮。
梦在约瑟叙事中的“转”。约瑟被卖的直接原因是哥哥们的嫉妒,其中也有梦的刺激,而约瑟能够从囚犯转变为高官又离不开梦,不同之处在于是解梦。因为解梦,约瑟的危机解除,而整起事件又将回到起初时所预示的大趋势中,必然的结局要应验。约瑟的哥哥们为了吃的来到埃及,向约瑟下拜,梦中的场景应验了,高潮出现。
梦在约瑟叙事中的“合”。梦境的最终应验是在创50:15-21,雅各去世后,哥哥们俯伏在约瑟的面前,约瑟的梦到此全然实现,整个叙事更具有整体性,还应验了神给亚伯兰的应许,“你要的确知道,你的后裔必寄居别人的地,又服侍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们四百年“(创15:13)。
约瑟是个做梦的人,在梦境中得到了神的启示,他这一生也围绕着这梦展开,而他也因着神的同在,是一个能够解梦的人,因此恩赐成为了更多人的祝福,而他这一生不论是做梦还是解梦都是因着神的灵与他同在。
三、关于教会中“异梦”的实践性分析
1、错误观念一:凭异梦论属灵。约瑟故事中,约瑟能够做梦以及解梦,表示这是因着有神的灵同在的缘故;五旬节圣灵降下,异梦也是圣灵浇灌的表现方式之一;中国教会开放四十年来,不论是知识层面,还是灵性层面都在经历着复兴和成长,但是不可避免的会经历复兴—平淡—复兴—平淡……的过程,而为了追求“复兴“、“活泼“,教会中难免会有一些人对灵恩充满了狂热或期待,高举方言、医病等容易夺人眼球的恩赐,在此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推崇异梦,甚至认为能够做异梦的人才是属灵人。这种狂热带来的结果就是:一方面有此经历的人灵里若不谨慎就会自夸,忘记了恩赐本身就不等于生命,反之还会认为没有异梦的人就是不属灵的人;另一方面教会中很多信徒对此并不具备属灵的分辨能力,极其容易被他人口中的所谓的”异梦“所吸引,甚至认为这样的人才是最有属灵权柄的人,对其产生盲目的个人崇拜甚至走向了异端邪教还不自知。而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具分辨力的迷信”异梦“就是属灵的信仰者不能将之看成是一个明白信仰的人,而一个信仰群体一旦也陷入到这种狂热中也不能严格意义上称之为教会,最多只能称之为是一个具有基督教元素的灵恩派群体。
2、错误观念二:是梦皆为异梦。圣经中有像约瑟一样有异梦经历的人不少,而五旬节圣灵降下,异梦也会是表现方式之一,在教会中就有不少信徒对梦充满了期待,认为是梦皆为异梦,甚至还认为是梦皆可解。牧会的过程中,时有信徒带着自己所做的梦来到牧者面前求解,或是忐忑不安,或是充满期待。在此,需要明白的是,梦的产生有多种原因,目前的科学都没有办法给与完美的解释,对于基督徒来说,至少要知道梦的产生有几个原因:“多梦和多言,其中多有虚幻,你只要敬畏神“(传5:7),有些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些是身体不舒服引发的,有些是魔鬼的搅扰,也有可能是从神而来的异梦。但能够称之为异梦,就是超出人的理性范畴所能理解的,但是却又降伏在制定规则的神之下,是神的特殊启示之一,能够就具体的事情将神的心意对人讲明。不是每一个梦都是异梦,也不是每一个梦都要按套路给与自己认为心满意足的解释。若是从神而来的异梦,神必然会给予清楚的带领,使人知晓,正如约瑟的经历一样,约瑟虽然年幼,但是所做的梦,清晰明了,并不难解,不需要人再按人所总结的经验再去解梦。
3、错误观念三:是事皆可求梦。异梦是神的特殊启示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在遇到困境时就可将之看成是唯一向神求的启示方式,毕竟神的启示已经在圣经中体现的很完全。以约瑟为例,约瑟是有做异梦和解梦的恩赐,但是这不是约瑟自己在神面前强求而有的,十来岁的约瑟还没有意识到如何在兄弟之间树立个人的权威,是神主动的作为将以后要成就的事提前启示;同样,在解梦之时,也不是约瑟为了化解个人危机在神面前强求来解梦的恩赐,而是神的灵与他同在自然而有的恩赐。值得注意的是,在约瑟被卖、被冤屈、被遗忘的过程中,根据圣经的记载约瑟也并没有强行求异梦,求神给他指点迷津,趋吉避凶。异梦是神主动的赐予,不是人可以按着自己的心意强行来求,而且就算如约瑟一样有过这样的经历,也不可以有过的经历来限制神的作为,神是活神,不是人靠经验就能限制住的神。
四、关于“异梦”的几点反思和总结
人每天都会做梦,但是不是每一个梦都是异梦,而异梦作为神迹中的一种,也当伏在大的属灵原则的教导之下,“耶稣在门徒面前另外行了许多神迹,没有记在这书上。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约20:30-31)。从约瑟和梦的叙事故事就会得出一个结论:梦的内容是造就群体,成全生命,而非谋求私利的。约瑟的梦看似在预言约瑟将来的遭遇,事实上是对亚伯拉罕之约的部分应验,今天的教会就算有异梦,也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私利,而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这个时代做出指示,是关乎多人的生命,是信仰群体更加的同心合意依靠神。总而言之,面对异梦,神的子民当有着最起码的不迷信、不强求、不自夸的态度,异梦不是信仰的全部。
当下处境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信徒做好引导工作。
首先,基督徒要建立正确的圣经观。部分信徒之所以追求“异梦“,为的是就某件具体的事情得到自己所期待的神的启示,比如婚姻、工作、学习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趋吉避凶,而神的启示已经在圣经中启示的很完全,这种刻意强调圣灵的感动进而忽略神在圣经中的启示的做法是错误的。同时,过于的强调圣灵的感动,容易在解读圣经时强解圣经,不按照正确的圣经观来进行,往往会犯以个人喜好决定圣经的内容,让圣经来符合个人的意志的错误。现在,在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浸润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另一方面明白圣经真理,以正确的圣经信息作为导向和边界,作出符合时代需求的解读。
其次,基督徒要建立正确的教会观。在圣灵充满的前提条件下,“异梦“是表现形式之一,但是”异梦“是圣灵随己意分赐给个人的一种能力,需要受到信仰群体的”限制“,换言之,不论具备怎样的属灵恩赐,包括异梦、解梦,都当牢记恩赐是为教会服务的,是用来荣耀神的,而非用来高举自己,为自己谋利益和好处的。仔细思想,在约瑟的经历中,虽然年幼时有过口无遮拦,但是终其一生都没有在兄弟或者他人面前宣扬自己有异梦或解梦的恩赐进而贬低别人,甚至在其所到之处拉帮结派,制造纷争。反观今日的教会,具有不同恩赐的信徒,更要在爱的恩赐的大前提下彼此配搭,互相服侍,倘若有架着恩赐之名行破坏教会秩序之事当被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