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列表
-
父亲的见证
2005年夏,父亲被查出食道癌晚期,适逢母亲刚刚做完胆管结石的手术,无法照顾父亲,我那时在省城读博士,经导师批准,我决定陪伴父亲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亲历父亲在病房里所做的生命见证,尽管十分平凡,但我今生难忘,从此让我明白应该怎样传福音。一、我的心平静安稳春节期间,父亲已出现胃部不适症状,但那时没有留心,直到母亲在省城做手术时,发现父亲吞咽困难,顺便在省中医院做了检查,结果竟然是食道癌晚期,我们都惊呆了。父亲年轻时在外地任农村中学的校长,因工作忙,与儿女的交流并不多,但他的确是个慈爱的父亲,去城里办事从不舍得花钱吃午饭,省下钱买《江苏儿童》等书籍给我们。老实说,这些年我们对父亲照顾得实在太少了。经过商量决定,我们不请雇工,还是由我照顾父亲,父亲也同意我照顾他,看得出他对儿女的留恋是何等的深!父亲看出我们的紧张,他一面安慰母亲说自己必须走世人必走的道路,自己从客旅走向天家应该欢喜快乐;另一面要求我的姐妹们都安心工作,说有儿子一个人照顾已经足够了,劝我们有时间多读圣经,为他祷告,不必常常到医院来。知道自己在世日子不多,父亲为主做工便格外殷勤,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与病友、医生护士和看望他的学生谈论世界的起源和救恩的道理。父亲年轻时练习过毛笔字,尤擅小楷,在我们当地也小有名气,他由于体质虚弱不方便长时间走动,就利用病床的床头柜作为写字桌,创作福音经句书法作品,医生、护士和病友尽管不太明白他写的内容,但是都喜欢他的书法作品,所以,索要作品的人数不少。父亲一边解释十字架的道理,一边殷勤创作,好像已经忘记自己是个病人。当他在准备手术前做身体检查时,心电图显示他的心脏跳动十分平静,不像其他病人那么紧张,令医生和护士都感到稀奇。他的镇静对我来说也是不小的见证,老实说,当时我因为博士毕业要写SCI论文而感到时间紧张,一直担心自己不能按时毕业,见到父亲如此平静,信心一下子被建立,就不再焦虑,那天晚上,我打开圣经,恰好读到《诗篇》1 3 l篇: “耶和华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那天,我亲眼目睹了真正的信心,也知道原来我们所仰赖的神真是如磐石一般值得依靠。二、病床上的见证住院期间,父亲的体质日渐虚弱,起来走路已十分费力,尽管如此,父亲还是坚持自己起来大小便,他非常爱干净,吐痰不愿意吐在痰盂罐里,总是说,这样不卫生,你们洗刷也麻烦,一直都坚持自己去卫生间吐痰。但是随着化疗日久,父亲渐渐无法起床了。有一天夜里,父亲看我太累,睡得很沉,不忍心叫我起来扶他,打算自己起床小便,竟然摔倒在病床前,也就是从那天起父亲便再没有下床。但他仍旧保持爱清洁的习惯,每天都要梳洗干净,刮清胡子,他从《利未记》讲解一个基督徒不仅要内心清洁,外表的仪容也要整洁的道理,他时时想到的是保罗在《哥林多前书》9章23节所说:“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那时我深深体会到有这样一位好父亲真是有福,更是从心里百倍感激那位照亮人心的圣天父。父亲的身体越来越虚弱,腹腔积水严重,他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就把儿女都召集到病床前,慈祥的目光看了我们许久,然后将自己用毛笔小楷抄写的四福音分别赠送给四个儿女,反复关照我们要将神的话铭记在心,随时思想,作为全家的依靠。他逐一为儿女祝福,临终时还特别关照丧事从简,并选择了《耶和华是我的牧者》等自己最喜欢的赞美诗歌在自己的葬礼中播放,到了星期四的下午,天气稍稍暖和,父亲美美地睡了一觉,然后破天荒地吃了点米粥就归入主的怀抱中,整个过程是那么自然、从容,在场的亲戚、邻舍无不称奇,父亲也最后一次见证了一个真信徒的信心,正如使徒保罗所说,他打完了那美好的仗。父亲是2006年清明节过后不久离开我们的,转眼间已经十几年过去,但是他临终在病房的见证历历在目,感谢神!我没有因为照顾父亲而耽误了学业,有的病友与父亲相处期间相信了上帝,我在照顾父亲的同时也更加清晰地认识神,更加明白福音的真理,父亲的见证也如云彩围绕着我们,又如标杆激励我们时时为主做见证,广传福音。
-
父亲的爱
有一天正干活时,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如果上天给你一次选择,要以你一人的生命,换取你子孙世世代代的幸福,你愿意吗。看似莫名其妙的一个问题,却让我瞬间明白了一个道理,更理解了一位父亲的心,我对世界的了解如此之少、眼界如此短浅,我尚且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孩子,甚至愿意付出我的一切来换取他们的世代安宁,我的爱尚如此,更何况那位高居天上,洞知一切的父呢?他的心岂不比我们更柔软?他的爱岂不比我们更深沉、更通透?我愣了许久,我知道,这是孩子给我带来的对生命、对信仰的不同体验与思考,我也渐渐明白了,原来,当耶稣基督一步一步走向十字架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没有恐惧的!他的心里满了怜悯,他知道他的鲜血可以给他的孩子带来什么,所以,即使死亡、伤痛、屈辱,都抵挡不住他勇往直前的爱与决心,他满怀信心与希望,因为这是仁慈天父给我们的伟大救赎。我们在天上的父配受我们的爱戴和尊崇。从来都只有离开的儿女,却没有离开的父亲。自始至终,他的目光都不曾离开他的儿女,他以永远的、无私的爱在爱着我们,他所做的一切,也都是要让他的孩子得着益处。男性的心理特质以及传统文化的塑造决定了父爱是厚重的,而不是细腻的。或许现在我们不理解,但是有一天我们会突然恍然大悟,突然便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父亲也不都是刚硬的,或是严厉的,他也会感性,也会伤心失落。我们习惯了躲在父亲的荫庇保护下,却忘了要时常抬起头来细细注视他,看到他也有柔弱之时。孩子在慈爱得父亲面前不必拘束、不必害怕、不必胆怯,因为,他就是那位不管我们怎样任性叛逆,都不会停止善待我们的、期盼我们纯真良善的、一直爱我们的父。父亲节,不论父亲在身边还是在远方,我们都要给他们一个关心和爱的表达,使为父的心得满足。愿天下父亲都得蒙祝福,平安健康!
-
忆亲
湿漉漉的细雨,在柳尖上渐成泪滴,空荡荡的书房,弥漫着无尽的思念⋯⋯童年的记忆中,父亲像一个不气馁的战士,却斗不过一支小小的香烟,戒掉,又重新抽,再戒,抽得更凶。后来,父亲,你开始喜欢抄写圣经,就不再与香烟有缘,我百思不解,你说,神的话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诗歌。从此,几乎不离手的香烟,化为一支细细的毛笔,淡淡的墨香赶走了香烟的味道。我一边读书,一边读着你一笔一画、精心撰写的经文卡片,懂得了谦卑和感恩,知识和智慧一起成长。后来,我外出求学,一封封带着你体温的信,随我一起飞进南方的校园,你那支飞舞的毛笔,继续教导着我。我懂得了同学之间,要彼此相爱,相互配搭,也学会了宽容、忍耐和节制。初婚的日子,难免磕磕碰碰,无人倾述时,是你一次次按下电话铃声,使我们懂得二人一体是神的旨意,学会了彼此忠心,彼此体贴,学会了平等、尊重和顺服神。其实,你留下的何止是谆谆教诲,你更用行动做了楷模。三十年前的除夕夜,成菜烧肉使我垂涎欲滴,你不舍得亲尝一口,却端给孤寡的老阿婆,你为我留下的是爱的馨香,至今时时围绕着我,温暖着我。二十年前的冬夜探访还在眼前,你骑车不小心跌到河里,冰成块的棉衣、棉裤,加上多年的关节炎,丝毫没让你退缩,你削瘦的脸庞,露出坚毅的神情,仿佛在说:’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参提后4:2)。十年前你还在慷慨激昂:从哥林多到耶路撒冷,从耶路撒冷到罗马,从罗马再到西班牙⋯⋯直到地极!’那是你和弟兄分享保罗的福音梦,保罗的梦也是你们的梦。现如今,也成了我们的梦,不论前方有多少阻隔。因为正如你所说,主耶和华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的诗歌!不经意间,八年过去了,仿佛你仍握笔抄写经文。还在为儿女们祝福,还在和弟兄们彼此洗脚,还在禁食祈祷,无奈耳边却响起你临终的嘱咐:清明回来,不要买贵重的鲜花,只要插几支杨柳,只要把基督的样式带回来,把圣灵的果子带回来。
-
她的爱
人类是孤独的,因为自始至终,我们一直在迷失。像孤儿渴望了解并拥抱自己的母亲,我们也渴望知道自己到底从何而来。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找,那份可以填补灵魂空洞的爱与连接,这种情感,尤为在危难时刻,愈加迫切,所以,《地心引力》的女主才会在生命即将丧失的那一刻,合起手来说:神啊,我向你祷告,但从前也没有人教过我,到底该如何祷告。人在快失去的那一刻,是最渴望也是最明白的。上帝的道与爱,极为奥妙与隐秘,但在这世界,却有一份爱与上帝的爱极为相似,那便是母爱。犹太人有一句谚语:上帝不能分身到各家去,所以他创造了许多位母亲。这句话不能深入推敲,但母亲的爱,确实一如上帝,温柔,慈祥,忍耐,严厉,是因为孩子的日夜忧心与快乐欢喜。清晨起来,她为她的孩子亲吻祝福;她亲手酿制葡萄酒,要使她的孩子福杯满溢;她以智慧教导孩子,她的话,是孩子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夜深人静她的灯不熄灭,她要为孩子赶制朱红衣裳;她牵着孩子的手,要使他走在正道上,满合上帝的心意(参箴31)。在母亲那里,不论我们的年岁如何,不论我们的景况如何,我们永远都是她最可爱的孩子,我们心里依靠她,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也都于我们有益。所以,即使白发苍苍的老人回忆起他的母亲,也依旧是满满的不舍、依恋与感动。这一生,都无以回报的爱。母亲的爱,融于骨血,伸手可触;上帝的爱,隐于灵魂,奥妙玄秘,母亲照顾着我们的身体,上帝引领着我们的灵魂,他们甘愿付出全部,为的是要他的孩子,安享在他的怀抱里,成为一个真正自由且幸福的人。母亲,如同上帝派给我们的天使,是我们的荣耀。我不羡慕钟鼓馔玉之家,我只庆幸感恩有生之年,遇见了一个待我如珍宝的家庭,一个如此爱我的母亲,百年客旅,这一生,足矣。母亲节,愿天下母亲喜乐平安,健康幸福!
-
立芳的良人
立芳今年62岁,10年前她从村里搬到小镇上住,成了我在老家的邻居。立芳身材单薄却给人一种很刚毅的感觉。我每次见到她时,她总是面带微笑,笑时皱纹一条条深深浅浅地纵横于她那瘦小的脸上。她虽已容颜衰老,但从她的轮廓和眉眼唇鼻间依稀能看出年轻时她必定是个长相清秀的姑娘。立芳19岁结婚,之后三年生了两个儿子。23岁时,她的丈夫生病去世。丈夫去世时,大儿子刚会走路说话,小儿子还在襁褓里。丈夫下葬时,她背上背着小儿子,手里牵着大儿子,母子三人从此开始了他们的风雨人生。立芳一直没有再嫁。这么多年来,为了养家糊口,她什么重活脏活都做,种稻收麦全凭一人,还要带小孩、做家务。一个女人柔弱的肩膀就这样挑起了沉重的家计,这期间受了多少辛酸苦楚更不必说。23岁,多么美好的一个年龄。我23岁时正过着轻飘飘地生活,还满脑子浪漫地幻想,而她23岁却已丧夫还要养育幼子。那时亲戚乡里都劝她趁年轻改嫁,而她却一直执拗地过着寡居的生活。很多人都觉得立芳是孤独悲苦的,但我每次回老家看见她总是一脸阳光,她的笑容时常让我联想到雷鸣暴雨后的莲花,独立、从容、美丽。我一直很好奇饱经沧桑的她为何跟那些寡居的妇女那么的不一样,后来才知道她早已心有所属。在失去丈夫后,立芳却得到了一位永恒的爱人,也是这样的爱成为她心里最大的安慰和最坚定的依靠。《圣经· 雅歌》中描述的那位良人——上帝。立芳就是一位信仰执着的基督徒。上帝的良人之爱陪伴她走过了人生的黑暗幽谷和泥泞坎途。“他的左手必在我头下,他的右手必将我抱住。”(雅歌8:3)岁月的洪流无情地冲击立芳的生活,纵然人生已千疮百孔,上帝的慈爱之手却抚平一切伤口和忧愁。立芳一直积极乐观的生活着,如今两个儿子都已娶妻生子,立芳的生活也越过越好。立芳虽已日渐衰老,但她却始终将自己的生命与神相连,当老家教会需要人看守大门时,立芳果断搬进教会,全心侍奉。“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神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的我福分,直到永远。”(诗篇74:26)在世人看来,立芳不过是看守大门的寡妇,而在她心里却是与神同居,无限尊贵甜美。每每回顾立芳的人生时,心疼她劳碌辛苦之余,更多的是感动她一直与神同行。“我属我的良人,我的良人也属我。”(雅歌6:3 )原来上帝真的是一位可以化咒诅为祝福、化悲苦为甘甜的神。年轻的寡妇路得在麦场上对波阿斯说“求你用你的衣襟遮盖我”,这不仅仅是路得的祈求,更是《圣经》的一种隐喻和应许——也许我们会失去亲人、朋友,或者像立芳一样失去伴侣,但上帝却会永远陪伴着我们,他的衣襟遮盖我们,他的爱覆庇我们,他是我们一生的良人。“爱情,众水不能熄灭,大水也不能淹没。”(雅歌8:7 )无论世事如何改变,主的爱永不改变,永不止息。
-
二姐
离开故乡三十几年了,许多关于故乡的记忆却无法抹去,二姐就是我记忆中抹不掉的一道痕。在我成长的记忆里,二姐如同母亲一样。二姐是我大叔的大女儿,大叔独自在南京工作,婶婶去世早,二姐十四岁就在老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那年最小的弟弟才四岁,印象中二姐一直在洗衣服、晒衣服,冬天的时候水常常结冰,所以我印象中二姐的手常常是红肿的,我由于年纪小,但是那时候也看不出生活的苦,听到二姐嗓门总是那么爽朗。大叔家和我们家同住在一个小院子里,所以二姐家和我们家也如同一家人一样。小的时候,二姐特别喜欢我,人家爱笑我是她的尾巴,逛街、割猪草都带着我。我小时候非常邋遢,但是每次看电影二姐总是带我一起去。走不动了,二姐就背着我,尽管我经常鼻涕都流到她的肩膀上。她那么爱干净,也不嫌弃我。那个时候看电影跑个七八里路也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候我就在她的背上一直睡到家,有时候母亲担心二姐累坏了,不许我去,二姐总是急忙乐呵呵地说:“没事没事,弟弟自己会走的”。但是,每次都是照样听着她哼着《彩云追月》熟睡而归。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读高中后,回家的机会越来越少,二姐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早就听说二姐要出嫁了,由于舍不得弟弟妹妹,二姐的婚姻一拖再拖,我和二姐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终于在一次周末回家的时候,二姐来找我,她拿出了许多军人的照片给我看,我知道那是二姐夫,她真的要出嫁了,我们都不说话。她还像小时候帮我剪指甲、掏耳朵,我却有点不自在,时间过得很慢,那天二姐给了我一块钟山手表,那正是我梦寐以求的,但那天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就在前几天,我还在晚自习逃出学校看篮球比赛,而二姐却希望我爱惜光阴。二姐的婚礼很简朴,几乎没有什么嫁妆,参加婚礼的人都说二姐很傻,当这么多年的家就不知道为自己置办点什么,而我却鼻子酸酸的。再和二姐见面就是在大学操场,由于没有电话,事先也没有联系好,二姐知道我喜欢打球,就在操场上等我,傍晚的时候还终于被她找到了,原来二姐和二姐夫婚后不久就到扬州开小吃店,这次是利用周末到南京来看我,他们到我宿舍,帮我收拾了一番,然后带我去了中央商场,由于是冬天,帮我挑选了一件羽绒服,我一看价格那么贵,实在是不肯买,但是二姐执意帮我买下,其实我爱运动,又年纪轻,真是不觉得冷,大学四年一直也没有穿过,现在只记得羽绒服是墨绿色的,拉链是双的。毕业前的冬天,我又去了二姐的小吃店。小店整洁、明朗,正和二姐人一样,那天二姐做了我爱吃的老鸭汤和清炒虾仁,剥虾仁的时候,我又看到她那双红肿的双手。那天店里客人也很多,尤其是老家人多,那个时候外出打工的人还不多,二姐的小店常常是村里人到扬州的中转站,没有找到住宿的,晚上待客人走后就在店里打地铺,我那天也在地铺睡了一觉,如同回到故乡一般,睡得很香。十年前的初夏,我陪同从加州回来的老师去瘦西湖游玩,本想去二姐的小店吃饭,但怕怠慢了客人,后来还是去了富春饭店,点了龙井虾仁,虾很鲜嫩,茶叶也青绿,但是我吃起来还是觉得少了味道,由于要尽早赶到金坛办事,所以没有来得及去二姐的小店看一下,当时觉得离得很近,见面的机会总归很多。但当车子启动的时候,我的心好像掉了一下,好在那天老师送了几瓶澳洲的羊油,正合二姐需要,第二天就给二姐寄去了。到了冬天,再和二姐见面时,她已生命垂危,那时已是乳腺癌晚期,听出我的声音,她奋力睁开眼睛,似乎闪出了一丝亮光,但很快就闭上了,看到她几乎不省人事的样子,我的心如同瘦西湖的水一样被寒风吹碎了,扬州好像一下子变了颜色。原来生命是如此脆弱,二姐常常考虑的是别人,唯独不会考虑自己,她常常把最好的给别人,留给自己的却很少,她把难担的担子背在自己身上,太累了。我也一直想送给她一本《圣经》和播放器,但是一直认为时间还多,所以没有付诸行动。我虽然是个基督徒,却没有把像她一样把最好的给别人,没有把最好的给我二姐。两年前,再去二姐的小店,因为拆迁早已不见踪影,三月的扬州已是杨柳青青,草长莺飞,我多么愿意像她背着我那样,也背着她,唱一首天上的《彩云追月》,让她也美美的睡上一觉。往事成追忆……
-
为何忧虑 ——爱我所爱过于爱神
经文:路12:22-23生命中我们常常会本末倒置。饮食是为了身体,穿戴也是为了身体。上帝创造的万物是让我们来管理,但是我们却成了万物的“奴隶”。饮食、衣裳提供是为人服务,但是我们却用自己的生命在服务它们,甚至被它们所奴役。我们看重的是什么?人常常会因为太过于看重某一样东西或者是某个人,而从心里产生一种忧虑,害怕失去。或者说,因为太过于看重而忽略了神的重要性;因为太过于享受这其中的“乐趣”,而被其辖制,以至于忘记神在我们生命中的第一。同样,也正是因为爱这些过于爱神、爱神赐给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去获得。得不到时会忧愁,得到了仍会忧虑。在获得的同时担忧自己没有生命去享用,或者害怕再次失去。而当我们在为某一事物或者人的得与失在忧虑时,我们问问自己:“没有了他,我是否便活不下去了?”“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今天我们手中所拥有的一切,物品也好、权位也好、金钱也好······我们能否正确的去管理和使用,而非为其所奴役?当我们为这一切在忧虑时,是否忘记上帝创造的美好心意?
-
团契生活
我们都知道因着耶稣基督我们成为一家人,互为肢体,应当彼此相爱。但很多时候,要我们主动的去爱去关怀似乎很难做到。当我们无法做到积极的爱的时候,至少我们可以持守不去伤害不作恶的底线。出于无知、偏见、误解以及放不下先前的被伤害等众多原因,人与人之间变得有隔阂,起冲突,无法共同生活或正常交往。这个世界上的人际关系是如此,教会里同样也会这样。人与人不同,群体之间又有相异。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到底如何才能生存呢?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佳美的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思大概理解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好长处优势,我们都认定自己的好,但也要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美好,并且互相包容互相学习,相得益彰,展现一个多彩的世界和多元的文化,最后和平友好和谐共存共处。人与人之间再怎么不同,都有许多共同或相通的理念和诉求,我们可以学会尊重和欣赏彼此的差别和分歧。主耶稣说,你们要彼此相爱,正如我爱你们一样。让我们都能和平包容的共存于世,也让主的教会从践行尊重和接纳开始,更向爱的方向前进。
-
心,苏醒了
创世记四十五章二十七节“他们便将约瑟对他们说的一切话都告诉了他。他们父亲雅各,又看见约瑟打发来接他的车辆,心就苏醒了。”人生,是一场旅行,也是一场冒险。上帝的创造让人流连忘返,突如其来的天灾(地震、海啸、泥石流等)人祸(疾病、车祸、凶杀等)又让人绝望和无助。雅各,又名以色列,他的前半生,用诡计从哥哥以扫手中骗取长子名份,从父亲以撒手中骗取长子祝福,从舅舅拉班手中夺取丰盛的产业……,没有得不到只有想不到。前半生的雅各活的是酣畅淋漓,后半生的雅各跌跌撞撞,最爱的妻子拉结难产而死,女儿底拿被辱,最爱的儿子约瑟被另十个儿子所卖还骗他被野兽吃了(遗传的“骗”),晚年时生活的地方有大饥荒……,在无力改变的事实面前,年长的雅各说:“那便是你们使我白发苍苍、悲悲惨惨地下阴间去了”(创42:38下)。雅各绝望了,却在最无助的时候,得知约瑟未死且成了埃及地的宰相邀请他到埃及居住。听到这样的消息,看到迎接的场面,雅各的心苏醒了。苏醒后的雅各,不再因为自己的环境得以改变而欣喜,苏醒后的雅各,更因着看见上帝多年对他、对他后裔的眷顾而快乐。虽然,一生中很多的事情已经无法改变,但是,雅各的心苏醒了,生命改变了,回首一生的路,他说神“是一生牧养我直到今日的神,救赎我脱离一切患难的那使者”(创48:16)。无法改变的苦难,是生命腾飞的另一个契机。无法改变的苦难中,让心苏醒,如雅各般将目光从事件本身转移到上帝身上,体验从上帝而来的出人意料的平安、喜乐。祷告:主,求你开启我们的心窍,经历你的作为。阿门!
-
走出死荫幽谷
八十年代初,我在一所农村中学任教,有次无意间听到一个村民介绍基督教,他说:信主的人在一起读经、唱诗、劝勉,很快乐,一些患重病的人信主后也奇迹般好起来。这位村民自己当时也处在将信将疑的状态,他认为基督教是很好的精神寄托。我那时也简单的认为,是由于文革横扫了一切牛鬼蛇神,大众精神空虚,所以基督教才会吸引一部分人加入,其中尤以文化较低的老年人居多。不久后,六十多岁的母亲换上老慢支,我于是萌生了送她去教会的想法(现在想来是神在内心作工)。我找到本村一位领会的长辈,并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她,她表示非常欢迎。回来后,我又做母亲的思想工作,母亲欣然接受,因为她总认为儿子是为自己好。此后,母亲按时参加教会活动,给她的零花钱,她也乐意奉献。我原是把教会当做俱乐部,送母亲去疏散心情,寻求寄托的,没曾想母亲后来受洗归主,成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虔诚基督徒。八九年春,妻子告诉我乳房上长了肿块,已经两个多月,越长越大,去医院检查下来是乳腺癌,已向腋下转移,在接受了乳房切除手术后,回家化疗。我思量着罹患癌症的人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不如送妻子去教会进行精神疗养。我本人受无神论教育多年,根本不信有神,一个不信的人先后把家中两位至亲送进教会,看似不可思议,其实是神的引导。后来神的爱也吸引我受洗归主,这又是十几年之后的事情了。第一个疗程期间,妻子化疗反应非常厉害,痛苦不堪,有次她在似睡非睡的状态中,听见有声音说:“你的病主给你医治”,醒来后,难受减轻了一些。第二个疗程刚开始不久,一次妻子梦见本村一位长辈对她说:“……不用再化疗了。”妻子信以为真,于是停止化疗,与此同时,教会弟兄姐妹也在为妻子迫切祷告,奇妙的是,从那以后,十几年,妻子基本再未患病,也未再复查过,现在二十五年已经过去了,在这其间,我大部分时间在学校,照顾孩子、料理家务、操持孩子们的婚事以及田间农活都是她一手包揽,辛劳可想而知,但她依旧健康,除了因缺钙,背有点驼。神真带领她走出了死荫的幽谷。去年十月,由于饮食不注意,血压身高,出现脑梗,需要立即住院,但当时医院床位紧张,只能回家服药治疗,我们夫妻恳切祷告,教会的弟兄姐妹们也一起代祷,感谢神,再次挽救了她的性命,引领她走出死荫幽谷。此次经历后,妻子生活上不敢再任性,也意识到,接下来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神的赏赐,要为主而活,生病期间,她每次主日聚会都不愿缺席,现在更是报名参加约翰堂的成长班,班上她是唯一一个年逾70的老人,她说:要尽量多学习圣经,追求长进,回老家和弟兄姐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