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玛土撒拉的启示
经文:创5:21-29,7:11-12
《创世记》告诉我们,上帝是如何在六日之内创造了天地万物;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是如何犯罪堕落,以至于被神逐出伊甸园。接着,《创世记》又告诉我们,人类在地上的罪恶达到了上帝面前,以至于上帝要用洪水来毁灭这个世界。这就是挪亚方舟的故事。
在挪亚进方舟之前,有一个人不知是否引起过大家的注意。这个人叫玛土撒拉。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看一看玛土撒拉和挪亚方舟到底有什么关系,看看他到底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一、“玛土撒拉”的预言
圣经上说:“以诺活到六十五岁,生了玛土撒拉。以诺生玛土撒拉之后,与神同行三百年。”(创5:21、22)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以诺在六十五岁,生了玛土撒拉之后,与神同行三百年?为什么在那样一个罪恶的世代里,在生了玛土撒拉之后,以诺开始与神同行?
我们接下去看圣经。“玛土撒拉活到一百八十七岁,生了拉麦……拉麦活到一百八十二岁,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挪亚。”(创5:25、28、29)也就是说,玛土撒拉是挪亚的祖父。我们以前知道玛土撒拉,是因为圣经记载,他是人类历史上寿命最长的一个人,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活到了九百六十九岁。除此之外,《圣经》上就再也没有关于玛土撒拉的记载了。那么,玛土撒拉和挪亚方舟到底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我们出生的时候,家人就会给我们取一个名字,而且在我们的名字当中,都包含有一定的意义。圣经中的每一个人,他们的名字也都是有意义的。人类的始祖“亚当”,他名字的意思是“属土的”,因为上帝用泥土造人;以色列人的祖先“雅各”,他名字的意思是“抓”,因为他出生的时候,他的手抓住他哥哥以扫的脚后跟;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摩西”,他名字的意思是“拉出来”,因为他是被从水里拉上来的;我们的主耶稣,他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拯救”,因为他要将世人从罪恶中拯救出来。那么玛土撒拉的名字也是有意义的。玛土撒拉名字的意思是“当他死的时候,上帝要降洪水在地上”。
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以诺在生了玛土撒拉之后,与神同行三百年。因为他领受了从上帝而来的特殊启示。他知道,玛土撒拉死后,上帝就要降洪水来毁灭世界。所以他能与神同行三百年,远离罪恶,过清心圣洁的生活。后来以诺还没有死,上帝就把他接去了。
那么,上帝在玛土撒拉名字当中的预言,到底有没有实现呢?我们知道,挪亚进的方舟那一年,他正好六百岁。也就是说,玛土撒拉应该是在挪亚进方舟的那一年去世的。《圣经》上告诉我们,玛土撒拉一百八十七岁生拉麦,拉麦一百八十二岁生挪亚,再加上挪亚的六百岁,正好是玛土撒拉在世的寿数九百六十九岁。所以玛土撒拉的死,应验了上帝的预言。
二、从“玛土撒拉”看上帝的属性——爱和公义
上帝为什么要藉着玛土撒拉传递这样的信息呢?《圣经》上告诉我们: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耶和华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创6:5-7)上帝要用洪水来毁灭这个罪恶的世界。
但是,上帝在毁灭这个世界以前,还是给了当时的人类以悔改的机会。这个悔改的机会,就是藉着玛土撒拉的名字来告诉当时的人类:“当他死的时候,上帝就要降洪水在地上。”连挪亚造方舟也用了一百二十年的时间,给当时的人看。上帝从玛土撒拉出生的时候就开始等,等待世人的悔改,或许他可以不降洪水。他怀着极大的包容和爱心一直等,等了九百六十九年的时间。
圣经中许多地方都给我们看见上帝这种长阔高深的爱。创18章,上帝要毁灭所多玛城,因为所多玛是一座罪恶滔天的城市。亚伯拉罕就在上帝面前为所多玛代求。亚伯拉罕是圣经中第一个敢和上帝讨价还价的人,但是他很谦卑。他摸着了上帝爱的心意,不断的祈求上帝因着城里的义人而不降灾。只可惜,所多玛城里连十个义人也没有。结果除了罗得和他的女儿得救之外,其余的人都在上帝公义的愤怒中灭亡了。同样,在挪亚时代,上帝用了差不多一千年的时间来等待世人悔改,但是还是没有人悔改。
为什么玛土撒拉是《圣经》中最长寿的人,我们就能体会到上帝对我们的爱。虽然上帝说,玛土撒拉死的时候,他要发动洪水。但是他一再推迟对人类的惩罚。他让玛土撒拉活了又活。可能本来玛土撒拉就要死了,但是上帝看见人类没有悔改,他不忍心马上要来毁灭,所以他让玛土撒拉又活几年。上帝是在等待人类回转,因为毁灭不是他的心意。
有些基督徒,他们向人传福音的第一句话:“你们不信耶稣的人统统下地狱!”这不是传福音,这是恐吓。当然也有人就是这样被你吓住,来信耶稣的。福音在英文中还有一个意思是“好消息”,结果你张嘴就是审判,闭口就是咒诅。听的人怎么想?这是福音,这是好消息吗?我们传福音,传的是上帝的爱,传的是上帝的救恩,而不是用地狱去吓人。
这里衍生出另外一个问题,上帝为什么要造人?首先,这是出于上帝的主权。其次,这是他爱的延伸。他要人与他同工,一同治理这个被造的世界。如果上帝造了人,因为人没有听他的话,他就要毁灭的话,这与他造人的初衷以及爱的本性是相违背的。同样,上帝造了人,因为人犯罪,他就要毁灭的话,上帝也不用差遣耶稣上十字架了。上帝造人是有责任的,他不会随随便便的造人,也不能随随便便就把人毁灭掉。但是上帝造人之后,是人先背弃了上帝,犯罪以至于死。但是因为上帝是爱,上帝爱我们每一个按照他的形象和样式被造的人,他看我们为宝贵,他不忍心我们就这样灭亡。所以他差遣圣子耶稣到地上来,为我们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流出宝血,洗净我们一切的罪,救我们脱离死亡的权势。
但是对于罪,上帝不能妥协。约3:16我们都很熟悉。“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下面的17节同样重要。“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在当时那个罪恶的世代里,上帝既不能对罪恶妥协(因为上帝是公义的),他又不忍心毁灭人类(因为上帝是爱)。所以他就藉着玛土撒拉的名字来提醒当时的人类。他之所以让玛土撒拉活那么长的时间,是因为他在等待世人的回转。
三、“玛土撒拉”的启示
这个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可以活到九百六十九岁。上帝用这么长的时间来等待世人悔改,这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我们的一生,上帝都在等待我们回转。无论你是年幼、年长、或者年老,只要你肯认罪悔改,只要你肯接受耶稣,他都要救你脱离罪恶,脱离死亡。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到你死亡的那一瞬间,救恩的大门都向你敞开。
和主耶稣一同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两个强盗,其中一个在临死前认罪悔改,他说:“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纪念我!”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23:42、43)可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悔改,上帝也不会丢弃你。
只可惜今天有许多人,把今生今世的得失、享乐看得太重。结果,在他还没有来得及悔改信耶稣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他们就好像挪亚时代的人,就好像所多玛城里的人。难道说,上帝给你悔改的时间不够长吗?上帝给你悔改的机会不够多吗?还是你自己忽略了这么大的救恩?
主耶稣曾说:“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太19:24)这句话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告诉我们:财主想要进天国,除非骆驼先穿过针的眼,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财主、有钱人就不能进天国的话,我想大家是不会接受的。那么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原来,古代犹太人的城门,在正门的旁边,还有一个小门,这个小门就叫“针眼门”。白天正门打开,供人们进出。傍晚的时候,为了抵御强盗和野兽,正门就要关闭,这时就打开旁边的针眼门。这个针眼门可以供人进出,但是遇到骆驼,就必须先把骆驼身上背的货物卸下来,它才可以通过。所以,主耶稣的这句话,结合骆驼穿过针眼门,需要先卸下身上的负担,来比喻财主要进天国就需要先摆脱属世的缠累。什么是属世的缠累?就是那些在你的心中,摆放位置比上帝还要高的人、事、物。约壹2:15、17“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
所以,当福音、恩典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不要说,等一等,因为今生我还有许多没有享受,等我享受了以后再来。没有人可以把握自己的生命,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的身体和灵魂要分开;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上帝要收回你鼻孔中的气息。所以不要再沉浸在罪中,要趁着还有今日,赶紧回到上帝的面前。
路15章,浪子的比喻,被称为福音中的福音。这个故事不知道激励了多少“浪子”归向上帝。但是英国著名的解经家巴克莱博士认为,这个故事不应该叫“浪子的比喻”,而应该叫“慈父的比喻”。这个故事更多的是在向我们描述那位父亲的爱。我们想到,我们的天父上帝,也就像这位父亲一样充满了慈爱。他同样不愿意强迫人来接受他,而是用爱的方式,以死在十字架上的方式来吸引人归向他。
有人说,旧约里的上帝和新约里的上帝好像不是同一位上帝。旧约里的上帝特别严厉,动不动就要发洪水,就要从天上降下火来;而新约中的上帝,就好像浪子比喻里这位慈爱的父亲,总是在等待着儿子的归回。其实,透过“玛土撒拉”我们看到:在上帝的审判,上帝的惩罚背后,依然是上帝的爱。他非常宽容的给我们悔改的时间,给我们悔改的机会。
盼望我们今天都能够真认识这位主,把握福音和恩典的机会。